2007年2月28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六版:旁听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《小武》对社会片面描述 《银饰》“成人”味道过浓 《鬼子来了》历史立场有问题
电影审查:36人定生死
喻德术

  正如一条航船会面临搁浅和沉没的可能,电影面世前同样也存在生死淘汰关。
  据统计:2006年,中国拍摄完成的电影共330部,进入院线放映的才123部;2005年,拍摄完成总数同样有300余部,进入院线放映的仅90部,大规模上映的只有30余部。
  电影审查一直在总体上把握着中国电影的航向,让中国电影得到蓬勃发展,受到全世界的关注。中国的电影审查到底是怎么回事?它在中国电影的发展中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?笔者通过大量采访电影界人士、专家、学者及国家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,了解到中国电影审查的具体操作流程,以及这个流程背后的一系列故事。

  ●关键词一:审查人员
  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向笔者透露,中国现在的电影审查委员会由36人组成。
  这36个人并非都是国家广电总局的官员,而是来自各行各业。如郑洞天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,于洋是老牌电影导演,朱小征是全国妇联宣传部文化处处长,尹鸿是清华大学教授,肖虹是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厅综合信息处处长等。
  每一部电影拍完后,最终能否进入大众视野,就看这36个人的决定。而每审查一部电影的时候,并非每个委员都要到场,只要大部分到了就行。

  ●关键词二:审查步骤
  据悉,一般情况下,对每部电影的审查主要分成以下几个步骤。
  首先,制片单位自己得审一遍,确保影片在思想内容和技术质量上没有问题;然后,由制片单位向电影局递交一份审查申请书;接着就是审查委员会看片,正式进入审查流程。
  而看完片后,并不是由委员们直接表决某部影片能不能通过审查,而是由大家提意见。意见越多,就说明影片的问题越大;意见越少越好,如果少到没有,那就是直接通过审查。
  委员们提完意见后,电影局会向制片单位回复一个“修改意见”——这个修改意见,电影局须在收到制片单位申请后30日之内作出回复。
  制片单位须按照这个“修改意见”对影片进行修改,然后将影片递交审查委员会进行复审。如果没有问题,即可得到电影局颁发的“电影公映许可证”。如果还有问题,就继续修改,直到能通过审查。
  大凡送往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审查的影片,在作出修改后一般都能通过审查。

  ●关键词三:审查标准
  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,目前电影的审查标准主要是依据国务院2001年12月25日颁发的《电影管理条例》,一共有11条。
  笔者从这11条标准中发现,只有一条是针对影片的技术和质量问题的,如颜色的深浅、声音的录制等。其他10条全部是针对影片的思想和内容的,如不能泄露国家秘密、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,不能煽动民族仇恨,破坏民族团结,不能宣扬淫秽、赌博、暴力或者教唆犯罪,不能宣扬迷信和邪教等,不一而足。
  一些不能通过审查的影片,主要是因为其在内容上涉及色情、迷信、暴力、黑社会话题等,既不适合普通大众,更不适合未成年观众。试举例说明——

  《小武》  社会描写太边缘
  贾樟柯的《站台》、《小武》、《任逍遥》等,都未能通过国家广电总局审查。总结起来,这与其作品对社会角落的片面描述有一定关系。
  比如《小武》,讲述的是一个小偷,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边缘人士。他为社会所不容,朋友的背叛、爱情的欺骗、家庭的唾弃,甚至连“同行”也对他嗤之以鼻。似乎曾经管教过他的教官对他还有一点怜悯之心,可到头来还是将他铐在路边,让他遭尽路人的白眼。有影评人说,尽管影片比较真实,但相对小众,比较片面,没有温情。
  与贾樟柯一样,王小帅的《十七岁的单车》、李阳的《盲井》情况都大致相同。

  《银饰》  “成人”味道过浓
  2005年3月,黄建新执导的《银饰》本来已经通过电影局审查,连影片的上映日期都曾确定下来。结果上映前几天,该片在北京星美国际影城举行首映式时,制片公司拿错了版本:把原来未删节的拷贝拿出来放了,出现在银幕上的露点镜头颇多,全场观众一片哗然。
  国家广电总局在得知这个消息后,第二天就把这部影片召了回去,要重新审查,并要求制片公司重新对其进行修改。后来,制片方曾多次对外宣称影片将全国上映,但却始终未能与观众见面。

  《鬼子来了》  历史立场不正
  姜文的《鬼子来了》没能通过国家广电总局审查,曾引起众多电影界业内人士的关注。究其原因,是因为电影在针对重大历史问题时“立场有问题”。
  据知情者介绍,当年电影局对这部影片的部分回复内容如下:影片一方面不仅没有表现出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,中国百姓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,反而突出展示和集中夸大了其愚昧、麻木、奴性的一面。         
  据《法制晚报》